English

苏联科幻小说大师别利亚耶夫

2001-04-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孟庆枢、李毓榛 我有话说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1884-1942)是苏联的科幻小说大师。他出生于沙俄时代闭塞的外省城市斯摩棱斯克。由于“在这外省城市的梦一般的偏僻闭塞中,使人的心灵惟一能有生气的出路只有幻想”的缘故,他从小耽于幻想,是儒勒·凡尔纳、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迷。他学习过法律、音乐,在十月革命后又多年从事儿童工作,和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孩子在一起更加激发了他的想像力。世间的事物往往是偶然蕴涵必然。他在童年时代由于幻想飞上天空,以孩童的幼稚从房上纵身跳入空中,其结果酿成了他在25岁时患病卧床不起的灾难。他整整三年被禁锢在床上,瘫痪威胁着他。他感到自己“只有一个没有身体的脑袋还活着”。这一突然的灾难带给他异常的困难,也更激发他拼搏的毅力。他阅读写满拉丁文的医学和生物学书籍,翻阅各种刊物,病魔的肆虐倒更激活了他的想像力,最终使他走上了科幻作品创作之路。他从1925年发表长篇科幻小说《多尔教授的头颅》开始至逝世,在短暂的15年时间里共创作了17部长篇科幻小说、几十个中短篇科幻作品,还有一大批反映他所生活的时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札记,其成就之大是令人赞叹的。

如果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更注重科学性(有的研究者称作“硬科幻”),威尔斯的作品更注重社会性(有的研究者称作“软科幻”),那么,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小说则是两者得兼。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创作立足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从不凭空臆造。他明确表示“苏联科学幻想作品的社会作用也应该具有确切的科学基础,如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一样”。为此,他的《多尔教授的头颅》所幻想的人的头部移植,《水陆两栖人》中谈的人的完善,重返人的第二故乡——海洋,《找回自己脸面的人》谈的人的肌体的改造,当今的科学已经将其相当程度地变成了现实。他的《跃入苍穹》(1933)、《太空飞船》(1935)、《盲目的飞行》、《康采星》(1939)正是基于前苏联宇宙航行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作品。这些作品随着人类登上月球,并向火星和更广袤的宇宙进军而验证了它们的科学性。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在看过这些作品之后曾写信给别利亚耶夫:“有一些人从事设想和计算,另一些人很好地证明了这些设计,而第三种人用小说的形式把它叙述出来。这些全部需要,全都可贵”。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也是“第一流的科学幻想家”(别利亚耶夫语)。

别利亚耶夫科幻小说的更大魅力在于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深邃的哲理思考。这些思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结合基础上的(哲理本身的特点也在于此),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真反思。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让你回味无穷。

《水陆两栖人》中的伊赫江德尔何罪之有?他希求的不过是一个人起码的自由,甚至是远离尘嚣,重返海洋,与海豚、鱼类为友的自由。然而,恶势力要把他作为聚敛珍宝的工具,达不到这一目的就将他置于死地。他只好永远消逝在茫茫的海洋……《永生粮》、《找回自己脸面的人》也蕴涵着同样的哲理。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决不能偏离正确的航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命运就掌握在人类自身。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人类更需要对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思考。

纵观别利亚耶夫的作品,无不具有情节生动,扣人心弦的艺术特点,不要说他的长篇,如《水陆两栖人》、《多尔教授的头颅》早有定评,连他的短篇《在深渊上》(已选入我国高校儿童文学作品选)、《雪人》等也都脍炙人口。任何读者都会为他的奇拔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手笔所倾倒。这也是他的作品盛传不衰的又一原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